考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这一科,该怎样高效复习?
临近考试了,这个阶段大家都进入了复习,对于《教育知识与能力》很多同学越学越不知道该背哪个,不知道哪是重点,也不知道该着重背哪一个,要知道考试都是有技巧的!
不要哪里都背,要抓住重点,这才是高效学习,对于教育教学这门科目来说确实是比综合的难度高一些,接下来就给大家备上满满的干货。
【小卡片里面有更全的资料 ↓ ↓ ↓点击进群即可领取】还可以和备考的小伙伴交流备考经验。https://jq.qq.com/?_wv=1027&k=F9g40KBi
《教育知识与能⼒》主观题必背 34 题
1.教育的概念。(辨析题、简答题)
答:⼴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的知识和技能,影响⼈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定
的社会要求,有⽬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
的⽅向发展的活动。
2.简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必背)
答:第⼀,遗传是影响⼈的发展的⽣理前提;第⼆,环境是影响⼈的发展的外部
条件;第三,教育是影响⼈的发展的主导因素;第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
⼈的发展的内在动⼒。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必背)
答:第⼀,学校教育是有⽬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的活动。第⼆,学
校有专⻔负责教育⼯作的教师。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发
展的各种因素。
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记)
答:第⼀,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第⼆,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
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第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
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答:①课程计划⼜叫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
②它对学校的教学、⽣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
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培养⽬标及课时分配;
③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划分;
④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作⽤)。
6.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与作用。(必背)
答:①课程标准是规定某⼀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标、内容⽬标、实施建议的
教学指导性⽂件;②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
③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7.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记)
答:①科学思想性。教科书的编写内容上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②基础性。教科书的编写要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③实⽤性。教科书的编写要注意实⽤性;
④统⼀性。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教学法要求统⼀;
⑤表达确切。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的学习;
⑥联系性。要兼顾各个学科的关系和各个年级的衔接。
8.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必背)
答:第⼀,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
第⼆,掌握知识和发展能⼒相统⼀;
第三,教师的主导作⽤与学⽣的主体作⽤相统⼀;
第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
【四个统⼀】
9.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答:第⼀,备课。这是上课前的准备⼯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第⼆,上课。这是教学⼯作的中⼼环节。
第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第四,课外辅导。第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0.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必背)
答: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直观启发巩固性, 因材系统⼜量⼒,理论⼀定联实际,科学思想要统⼀】
11.简述影响遗忘的的因素。 (常考)
答:①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②学习材料的位置; ③学习程度的⼤⼩;
④记忆任务的⻓久性与重要性; ⑤识记的⽅法;⑥时间因素;⑦情绪和动机(态度)
12.如何增强记忆效果? (记)
答:①动机—明确记忆的⽬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②意义—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③加⼯—对材料进⾏深度精细加⼯,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④适当过度学习;
⑤记忆术—合理使⽤记忆术;
⑥复习—重视复习⽅法,防⽌知识遗忘;
⑦应⽤—拓展知识的联系机会,提供知识的实践机会。
13.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记)
答:①及时复习;②经常复习;③交错复习;
④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⑤ 多样复习。
1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①问题的特征(问题表征的⽅式);②已有的知识经验(个体的知识与认知结构);
③思维定势(⼼理定势);④功能固着;⑤原型启发;⑥动机的强度; ⑦迁移;⑧个性差异。
15.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答: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的适宜环境;
②注重创设个性的塑造;
③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6.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①需要—了解和满⾜学⽣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
②归因—培养学⽣努⼒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③⾃我效能—帮助学⽣确⽴正确的⾃我概念,获得⾃我效能感;
④⽬标—⽬标导向与环境创设。
17.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选择)
答:①吸引⼒—增加学习内容本身的吸引⼒;
②动机⽔平—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平;
③归因—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继续努⼒;
④反馈—充分利⽤反馈信息,妥善进⾏奖惩。
18.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选择题的几率大)
答:①学习任务的相似性;
②原有的认知结构;
③学习的⼼向与定势;
④学习的指导。
19.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答:①学⽣⻆度—关注学⽣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
②教学⻆度—精⼼设置教学环节;
③教授学习策略,提⾼迁移意识。
20.简述艾里斯的合理情绪疗法。
答:艾⾥斯的合理情绪疗法是认知⼼理治疗中的⼀种⽅法,A 是诱发性事件,B 是个体对该事件的看法,C 是个体的情绪和⾏为反应。艾⾥斯认为,情绪不是由 某⼀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是由个体对这⼀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们持有的不合理信念总结起来有三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极。 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调整⾃⼰的认知,是维护⼼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21.简述性格与气质的主要区别。 (记)
答:①⽓质受⽣理影响较⼤,性格受社会影响⼤;
②⽓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
③⽓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
④⽓质⽆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22.简述基本的⽓质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常考)
答:①胆汁质。直率热情、精⼒旺盛、好冲动,但暴躁易怒,脾⽓急,热情忽⾼忽低,喜欢新环境带来刺激的学习;
②多⾎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注意⼒易转移,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
③黏液质。安静稳重踏实,反映性地低,交际适度,⾃制⼒强(性格坚韧),话少,适于从事细⼼、程序化的学习,表现出内倾性;
④抑郁质。⾏为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能⼒差,容易疲劳,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2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常考)
答:⽪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四个关键词是: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在此基础上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算阶段(0~2 岁)。思维开始萌芽并获得客体永久性;
②前运算阶段(2~7 岁),⽤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思维以⾃我为中⼼、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去⾃我中⼼的到发展,获得守恒概念;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6 岁),思维发展接近成⼈。
24.简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 (理解记忆,常考)
答:最近发展区是⼉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 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根据上述 思想,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当⾛在发展的前⾯。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平, 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使得教育⾛在发展的前⾯,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 达到新的发展⽔平。
25.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①⾃我中⼼阶段(前道德阶段)2~5 岁:⼉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为多与⽣理本能的满⾜有关,⽆任何规则意识,因⽽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②权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5~8 岁:⼉童的主要表现为以服从成⼈为主要特征的他律道德,故也称为服从阶段。⼜可分为两个阶段——⾃我中⼼阶段和权威阶段。
③可逆性阶段(⾃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0 岁:公正感不再以“服从”为特征⽽是以“平等”观念为特征,有了⾃律的萌芽,开始表现出合作互惠的精神。
④公正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0~12 岁:这⼀阶段的⼉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
26.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记)
答:第⼀,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知情意⾏的培养提⾼过程。
第⼆,德育过程是促使学⽣思想内部⽭盾运动的过程。
第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的活动和交往,对学⽣多⽅⾯教育影响的过程。
第四,德育过程是⼀个⻓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27.简述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必背)
答:⽅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影响的⼀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统⼀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善救失原则)、正⾯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把握⽅向,疏导为主;因材施教,⻓善救失;教育影响要⼀致,理论实践要统⼀;严格尊重相结合,正⾯约束定规则;集体个别共存活】
28.简述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必背)
答: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练习法(实践锻炼法、实际锻炼法、指导实践法、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个⼈修养法)、 品德评价法、体谅模式。
29.简述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答:①家庭教养⽅式;②社会⻛⽓;③同伴群体;④道德认知;⑤态度定势;⑥ 认知失调。
30.简述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法。
答:①有效说服;②树⽴榜样;③群体约定;④价值辨析;⑤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31.简述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
答:①教师的领导⻛格;②班级规模;③班级的性质;④对教师的期望。
32.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记)
答:①培养⾃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②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和性格特征;
③注重良好仪表、⻛度和⾏为习惯的养成; ④给学⽣以良好的第⼀印象;
⑤做学⽣的朋友和知⼰。
33.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
(1)同理⼼。这是与学⽣沟通的前提,包括三个条件: ①站在对⽅的⽴场去理解对⽅;
②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 ③让对⽅了解⾃⼰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
(2)真诚。⾃由的表达真正的⾃⼰,表现出开放与诚实,⽤真诚唤起学⽣的信任感;
(3)接纳与尊重学⽣,但不对学⽣进⾏⽆理性的溺爱和迁就。
34.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答:①组织和运⽤教材的能⼒; ②⾔语表达能⼒; ③组织教学的能⼒;④对学⽣学习困难的诊治能⼒;⑤教学媒体的使⽤能⼒; ⑥教育机智。
《教育知识与能力》的34道主观题已整理好,要好好复习,想知道预测的考题和更多资料的同学可以点击下面的小卡片,顺顺利利过教资!!!
https://jq.qq.com/?_wv=1027&k=F9g40KBi